中秋佳节,万家团圆。当许多人围坐在一起赏月、品茗、共享天伦之乐时,驻守在珠澳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的茂盛围边检站的技术民警许建军,依然守在他的岗位上。他不是在前线验证台前直接面对旅客的那一个,却是保障整个口岸顺畅运行的“幕后守护者”。
"我们技术保障,就像月亮背后的光,看不见,但缺不得。"许建军揉了揉略显疲惫的眼睛,笑着说。今年已是他参加工作的第32个年头,从边防战士到技术骨干,再到数据研判员,他始终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,默默守护着国门的安全与效率。
从军营到警营,技术之路越走越宽
1993年,19岁的许建军入伍成为拱北边防检查站的一名新兵。凭着过人的学习能力和一股不服输的韧劲,他在义务兵期间被选为文书,后考入军校学习计算机应用专业。“那时候电脑还是新鲜玩意儿,但我一下子就迷上了。”回忆起在军校苦读的岁月,他的眼里依然闪着光。
1998年学成归来,他赶上了澳门回归前的拱北新口岸建设冲刺期。作为技术骨干中的一员,他负责新查验系统的安装调试。“那段时间,我们几乎没日没夜地干,”他回忆道,“系统要在回归前全部就位,压力很大,但大家都憋着一股劲。”最终,新系统在1999年10月完成测试并启用,为澳门顺利回归提供了坚实的口岸技术保障。
技术创新,永远在路上
2000年后,面对日益增长的通关需求,许建军敏锐地意识到自助通关是未来趋势。2004年,他被珠海边检总站委派专职参与自助查验系统的研发工作。“那时候国内还没有先例,我们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。”他所在的团队成天埋头钻研,经过两年多的努力,2006年,自助查验系统在拱北口岸率先上线测试,极大地提升了口岸通关效率。
“我读军校那个计算机班40几个人,现在还在技术岗位上的,只有我了。”说到技术工作的坚守,他的语气平静中透着自豪。
技术保障工作,往往是在别人休息时最忙碌。节假日期间,系统压力大、故障风险高,许建军总是主动留下来值班。“越是过节,我们越要打起精神。系统稳定了,前线的同事工作起来才顺畅,旅客通关才快捷。”
中秋值守,不一样的团圆
今年中秋,许建军依然守在技术的岗位上。2024年初,为响应公安部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的要求,这位技术“老兵”主动请缨,转岗到数据研判这一全新领域。
“我可能是我们单位在数据研判岗位年纪最大的同志了,”他笑着说,“但组织需要我去哪,我就把技术保障做到哪。”凭借着那股始终如一的韧劲,他迅速学习掌握数据分析工具,深入研究案件侦办逻辑。短短一年内,他已推动办结1条国家移民管理局督办线索,据此立案10余宗。
中秋夜的珠澳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,办公楼里格外安静。窗外,一轮明月高悬;室内,键盘敲击声不绝于耳。许建军仔细核对着每一条数据,时而凝神思考,时而快速记录。“这些数据看似冰冷,背后却关系着国门安全。我们多做一点,前线的同事就轻松一点,旅客的通关就更顺畅一点。”
月光静静地洒在口岸的通道上,旅客匆匆奔向家的方向。而在那间安静的办公室里,许建军依然坚守在岗位上,做那个“看不见”的守护者。对他而言,这个中秋的团圆,是以另一种方式实现的——用专业和坚守,守护千家万户的安宁。
文|记者李旭通讯员马铭超蒋琪琪